查看原文
其他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俊才”——梁启超家族满门俊秀只因有她

孟屯 金台唱晚 2021-12-21



点击“金台唱晚”关注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俊才”

——梁启超家族满门俊秀只因有她

孟 屯

编者按:
有人说:“民国是从梁启超的归去,就结束了。”身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的梁启超,其秉持的家教家风颇得后人传诵,梁家“一门三院士,九子皆俊才”更是广为人称道。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北京香山漫山成片的红叶林中,梁启超和妻子李惠仙的合葬墓后,梁启超的儿女们为他们一位伟大的"母亲"立了一块卧碑,碑后植一株白皮松,碑上刻有名字……
今日“金台唱晚”微信公众号推送人民日报社退休老同志孟屯《“一门三院士,九子皆俊才”——梁启超家族满门俊秀只因有她》一文,带您去认识这位梁启超“背后的女人”。

以前曾多次去北京植物园游览,从来没注意到里面还有梁启超墓园。最近游植物园,看完曹雪芹故居的三棵老槐之后,路边标示牌上“梁启超墓园”几个字映入眼帘。▲“梁启超墓园”石碑
意想不到的收获。梁启超,人们敬佩的天才思想家,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著名学者,中国近代史上不可多得的人才。有他的墓园,岂有不看之理。▲梁启超墓园甬道
▲梁启超墓园大门
“梁启超墓园”位于北京植物园东北角,背倚西山,坐北朝南,四周环绕矮石墙,园内遍植松柏,安静肃穆。墓道两侧树荫下,东有梁启超弟弟梁启雄墓,西有其子女墓。园内正中平台上,是梁启超及夫人李惠仙的合葬墓。墓呈长方形,高一米多,东西宽近三米,南北长约五米。墓前立着“凸”字形墓碑,阳面镌刻“先考任公府君暨先妣李太夫人墓”,碑阴刻其儿女、婿媳、孙辈的名字十余人。碑前有近一米高的供台。墓碑、墓顶及供台衬墙均为土黄色花岗岩雕筑而成,前后连接,浑然一体。墓碑没有碑文,也没有任何表明墓主生平事迹的文字。据说这是梁启超的遗愿。▲梁启超墓园▲梁启超及夫人墓碑▲梁启超墓背面
梁启超墓东略靠后,有一棵白皮松,树干基部分出几个支干,斜上伸展,形成圆形树冠,茁壮成长。树前立一卧碑,上刻碑文,题目是“母亲树”。碑文说:“为纪念先人梁启超的第二夫人王桂荃女士,梁氏后人今在此植白皮松一株。……缅怀音容,愿夫人精神风貌常留此园,与树同在,待到枝繁叶茂之日,后人见树,如见其人。”▲母亲树▲卧碑
王桂荃,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名字,从碑文看,她在梁氏家族中却是一位重要的成员。有人说,梁启超背后的女人,既不是他妻子,也不是他母亲,却是一个陪嫁丫环。关于梁启超和这位夫人的关系,充满着神秘色彩。几乎现存史料对此都讳莫如深,闪烁其词。个别资料有所透露。
王桂荃(1886—1968)四川广元人,原名王来喜,幼年父母双亡,4岁到10岁,被转卖了四次,后来卖到官宦李端棻家做丫环。
1889年,16岁的梁启超到广州参加乡试,榜列第8名举人,主考官李端棻看中梁启超人才,把堂妹李惠仙许配给他。▲梁启超

李惠仙是大家小姐,出嫁时带了两个丫环,一个叫阿好,刁蛮懒惰,被梁家赶出家门。一个即王来喜,聪明勤快,善解人意,深得梁氏夫妇喜欢,天长日久,在梁家人看来,就是家里人。梁启超觉得这名字俗气,改为王桂荃。1901年,梁思成出生,身体羸弱,体弱多病的李惠仙为了梁家香火旺盛,决定让王桂荃作小。1902年冬天,在日本,由李惠仙主持,梁启超与王桂荃圆房。后来王桂荃为梁家生下四男三女。尽管如此,梁启超因为曾主张“一夫一妻制”,不能自食其言,因此没有给这个陪嫁丫头恰当的名分。在任何场合,都避免提及王桂荃,偶尔提及,也称“王姑娘”。梁氏还要求儿女称她“王姑娘”或“王姨”。对此,王桂荃毫无怨言。在家中,她常年不辞辛劳,侍俸梁的双亲,照顾他和他的妻子,养育他的儿女。▲梁启超、王桂荃和孩子们在一起
戊戌变法失败,梁家东逃日本。梁启超流亡海外14年,生活相当清苦,李惠仙千金小姐,体弱多病,家庭事务都交王桂荃操持掌管。她好学上进,学读书识字,很快能看书读报,记账写信。在日本,她很快学会了东京话,家庭内外事务全由她张罗。她把一大家人的饮食起居安排得妥妥帖帖,用慈母的心养育孩子。
后来梁启超因反对袁世凯称帝,遭到追杀,从天津逃到上海,有众多特务跟踪,随时都有被抓被杀的危险,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王桂荃依然陪伴着梁启超,主持家务和对外联络。▲梁启超和孩子们在一起
1924年,李惠仙病逝,梁启超悲痛万分,王桂荃百般劝慰,精心照料他的饮食起居。1929年,梁启超因肾病不治,猝然去逝。梁启超没留下多少遗产,却留给她几个未成年的儿女,最小的儿子梁思礼只有四岁半。虽然生活十分艰难,但她义无反顾地担当起一大家子的责任。▲1936年,王桂荃抱着吴荔明,她被小八舅梁思礼(后)逗哭了
她千方百计让孩子们多读书,每天督促他们做作业,她坐在一旁听孩子们读书,她也跟着读。孩子做错了事或不认真读书,她总是用很温和很朴素的话教育他们。多年后,子女们回忆起来,都说一辈子也忘不了她的话:“成龙上天,成蛇钻草,你们看哪样好?不怕笨,就怕懒。人家学一遍,我学十遍。马马虎虎不刻苦读书,将来一事无成。你爹很有学问,还不停地读书。”
在梁李夫妇生前,子女们不顾父亲的忌讳,称呼李惠仙为“妈”,称呼王桂荃为“娘”。梁思成对生母感情不深,对娘却十分亲近。他说,小时候,有一次考试成绩差,李惠仙气急了,拿起绑有铁丝的鸡毛掸子就抽他,王桂荃赶紧把梁思成搂在怀里,用身体护着他。李惠仙收不住手,鸡毛掸子一下下抽在王桂荃身上。事后,王桂荃对梁思成说:“孩子,别怨恨你妈,她也是为你好,如果你不好好读书,将来怎么会有出息呢!”。梁思成说:“娘是一个头脑清醒、有见地、有才能,既富于感情又十分理智的善良的人。”▲梁思成夫妇与王桂荃合影
她勇敢地面对生活的磨难和考验,独自把孩子们抚养长大,她的勤奋坚韧潜移默化在孩子们身上,成就了九个子女的人生,他们成年后皆为国家才俊。▲梁启超的九个子女
九个子女都和梁启超一样,有一颗爱国心。其中有七人曾到国外留学,接受了西方的高等教育,成为专家学者,但没有一个为享受西方优厚的物质待遇而留在国外,都在学成之后,回到家乡报效祖国。
梁氏有三个中科院院士。梁思成,著名建筑学家,我国古建筑研究的先驱者,中国建筑学的奠基人之一。梁思永,著名考古学家,我国现代考古和考古教育的开拓者。1948年同时评选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梁思礼,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1993年评选为中科院院士。他先后参加和领导了多种导弹和运载火箭的控制糸统的研制试验,领导研制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惯性制导”系统,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而这个梁思礼,就是王桂荃1942年变卖家产、向朋友借债,奏够400美元路费,送去美国留学的。▲梁氏三院士:梁思成▲梁氏三院士:梁思永▲梁氏三院士:梁思礼▲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梁思礼与杨利伟等5名中国航天员合影
王桂荃悉心培养的其他几个子女也都品德高尚,才华出众,学有所成,在各自领域里取得非凡业绩。长女思顺,诗词研究专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次女思庄,著名图书馆学家,西文编目方面全国首屈一指的专家。四子思达,经济学家。三女思懿,著名社会活动家。▲梁思庄之墓。梁思庄为著名图书馆学家,其墓碑的碑座为八册巨书石雕,设计颇具匠心,寓意深刻。
1949年后,王桂荃卖掉天津的房产,在西单手帕胡同买了一座小四合院,与儿子一起生活。逢年过节,梁家兄弟姐妹都聚集到王桂荃身边,尽享合家团聚的欢乐。在“文革”中,梁氏子女被当作“保皇党的子孙”。王桂荃与孩子们四散分离。1968年,83岁的王桂荃在一间阴暗小屋里孤零零地离世,子女们因受审查没能见到娘亲最后一面。
王桂荃无怨无悔地为梁家献出了自己的一生。有论者说,她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把对丈夫和孩子的挚爱举得很高很高。爱他们爱得用尽全力,轰轰烈烈。她一直活得很平庸、很卑微,每天只忙着柴米油盐、鸡毛蒜皮,但在孩子们眼里,她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子女们为国家做的一切,都有她的一分功劳。
1993年11月,广东新会县召开“梁启超诞辰120周年纪念大会”,梁氏后人在故乡团聚,不约而同地忆起王桂荃为梁启超的事业和抚养教育众多子女不辞辛劳的一生。大家希望,以一个最好的方式,寄托对她的哀思。▲1940年,梁思礼与母亲王桂荃(前)、六姐梁思宁合影
1995年,在梁思达、梁思礼的主持下,梁氏子女们为他们的娘亲种下“母亲树”,以作纪念。儿女们给了她名分:“王夫人豁达开朗,心地善良,聪慧勤奋,品德高尚。在民族忧患和家庭颠沛之际,协助李夫人主持家务,与梁氏共度危难,在家庭中她毕生不辞辛劳,体恤他人,牺牲自我,默默奉献,挚爱儿女,且教之有方。无论梁氏生前身后,均为抚育子女成长付出心血,其贡献于梁氏善教好学之家良多,梁氏子女九人深受其惠,影响深远,及于孙辈。”▲1965年梁思礼全家福,母亲王桂荃(后中),妻子麦秀琼(后右)。前排依次为儿子梁左、女儿梁红、梁旋。
看着这棵茁壮成长的白皮松、松前卧碑的碑文,我久久难以平静。这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浓缩了中国母亲身上永恒的品格!
走出墓园,几次回望那万木丛中的“母亲树”。我心想,在谈论“梁门九子”时,总听说梁启超如何善家教,还未听谁说过王桂荃为梁氏子女成长付出了如此心血。有这棵“母亲树”在,人们就可以知道,王桂荃“贡献于梁氏善教好学之家良多”。祝愿王桂荃“精神风貌常留此园,与树同在”,为世代后人敬仰。
“母亲树”,万古常青!
注: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金台唱晚”推荐阅读:

红庙的“庙”在哪里?


水碓子的“水碓子”在哪里?


“近代京城规划第一人”原来是他!中山公园等就出自他手!


爱打麻将的亲们,麻将起源地与发明人您知道吗?



微信ID:rmrbjtcw
“金台唱晚”期待您的关注!长按上方二维码识别关注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